看破、放下、自在*林美田

        「家庭」是人類最基本又相同之組織。每一家庭成員均以夫妻為中心,上有父母、下有子女等直系親屬;有些家庭加上祖父母、外祖父母、兄弟姊妹、孫兒孫女等等…此一組織型態放之天下而皆準,易言之,是血濃於水的組合。相形相比之下有所不同者,乃是有貧富之別而已。富家貧戶,是同是別?答案是:十年河東,十年河西。因富家非永富,貧戶非永貧,天道好還冥冥中有定數有一種平衡作用。靜觀紅塵世界,世人久富之後,子孫養尊處優既久,喪失勤勞美德,無形中養成驕奢、浪費等惡習,於是,敗業傾家,眼見他高樓起,眼見他高樓塌,由富跌落為貧;貧家在飽受饑寒之苦以後,激發求生努力奮鬥,因此,刻苦耐勞節儉儲蓄,由貧而富,是故,富家貧戶,形成走馬燈般地易位。

文章標籤

magazineCharit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第十回 靈遊台北行天宮

文章標籤

magazineCharit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 


淺談性命雙修*林美田

       性由命立,命由性修,今若只修性而不修命,不能經浩劫而長生於人世,其成功者,不過死而為靈鬼而已。倘獨修命而不修性,不能神出千像,而造化于天地之間,其成功不過長生的仙而已。故凡欲學道修道之士,必先立志性命雙修,方能達成金剛不滅之體,然而世人皆知仙佛之可貴與可修,卻皆偏於孤修悟道者何故?蓋因性可執經自修自悟,而命非經師傳口授,無法入門矣!是以世人性功修煉者眾,而命功修煉者少,有如瞎子摸象,到老無成,命非屬己有,令人不可不悲,不可不惜乎。

文章標籤

magazineCharit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為後代子孫帶路*林美田

         人生是一部大書,寫不完、讀不完、講不完。有的以嚴肅的態度來探究人生哲理;有的以輕鬆的筆調來閒談人生問題,有的以亦莊亦諧的口吻來探討人生修養,不管用何種角度來研究及細說人生,個人認為人生的際遇禍福無常,有人成功,有人失敗,有人可以領袖群倫,有人只能搖旗吶喊,譬如在運動場上,無論多少人參加賽跑,冠軍只有一個,一班學生無論如何優秀,第一名也是只有一個,因此不管你是成功或失敗,當你平心靜氣,跪在聖壇前時,面對聖神仙佛,內心應保持一片清淨湛然榮辱兩忘,成功的人,當滿懷感謝神佛賜予他的一切,失敗的人,也應同樣滿懷感謝神佛,在他面對頓挫橫逆之時,所賜予他承接的勇氣。出了寺廟鸞堂,自能心平氣和,成功的人,做成功的準備接另一次的成功,失敗的人,也應準備下一回合的衝刺。孔子的發憤忘食,樂以忘憂,不知老之將至,顏回的居陋巷,一簞食,一瓢飲,不改其樂,蘇秦的懸樑刺股,屈原的汨羅以自沈,范仲淹的家貧而好學不倦,牛頓的手錶當雞蛋煮的故事等等::足以反映出這些人的所作所為,雖並無相關之處,但其背後,卻具有同一精神存在,那就是他們把個人的全部精神,以及全部生命,投入在他所要求的理想世界裡,居陋巷不足以談舒適,簞食瓢飲更不足以談營養,但一經投入,便不二過、不遷怒、抗拒所有誘惑而不改其樂了。

文章標籤

magazineCharit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禪的火花*林美田

文章標籤

magazineCharit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非、理、法、權、天  *林美田

   有人說;人生像一匹騾子,一生永遠卸不下重擔、折磨、流汗、勞累、奔波;直到精疲力竭的時候,太陽已經下山了!然而宇宙間有一種共同的怪現象,即不管幸福與痛苦‥‥大家總喜歡長命百歲,正如一個旅行家,雖一年到頭跋山涉水,而感到世界愈加浩瀚遼闊,但人生的征途永遠永遠走不完似的。有一次,友人問我說:「究竟人生是什麼?」我說:「人生是天堂之路,也是地獄之門;是天堂裡的地獄,也是地獄裡的天堂。」尼采說:「多數人在人生旅途上只是盲目地奔走,只有少數人才對秉持的信念目標鍥而不捨」,誠哉斯言。

文章標籤

magazineCharit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神仙本是凡人做,只怕凡人心不堅  *林美田

      《聖經》新約記載:有一個人來見耶穌說:「夫子,我該做什麼善事才能得永生?」耶穌說:「你若要永生,首先要遵守戒命,即不可殺人、不可偷盜、不可姦淫、不作假見證、孝敬父母、愛人如己。」那年輕人說:「這一切我都已遵守了,還缺少甚麼呢?」耶穌說:「你若想要做完人,應變賣你所有的分給窮人,就必定有財寶在天上,然後來跟從我。」那年輕人一聽就不高興地走了。因為他的財產很多。耶穌常對門徒說:財主要進天國是難的,我告訴你們,駱駝穿過鍼的眼,比財產進上帝的國還容易呢。上面這一段聖經故事,充分顯示自古以來人之財關難破如此,而神仙列傳故事裡的馬員外夫婦,當年決心斷送家產求道,終於伉儷皆成金仙。是以觀之,財本一也,是為利,或為害,利害之間無一定,全視用之聚散取捨如何來論斷。

        一般世人,多是貪圖物質享受,追求榮華名利,猶自詡曰:「這是前世修來,以致今生受用豐隆。」其實,在修道者看來,凡享用多則精神消散,到頭來,枉費來人世一遭,空手歸去:天地與我之真,亦隨之消歸無有。榮華美景,位躋帝王將相,若不知修性立命,還不是日積月深,惟耗其真之而已。而對其真身毫無益處,故當富貴之勞人不如貧窮之適志,所以個人認為,在世若不修進德,猶如身入寶山而空手回。我深深覺得一個人如無健康,任你是權貴豪富,絕無幸福可言,同樣的道理,一個人如無道德,任你是強健聰明,也是與禽獸無異!

   自古而今,人不分男女老幼,地不分東西南北,出身不論文官武將,販夫走卒,士農工商,或其他各行業,只要能把握真理處,立志修行者,人人必能修成正果:不但人道、天道可修行,甚至阿修羅道,有志者亦可達到最高的修行境界。所謂「神仙本是凡人做,只怕凡人心不堅。」儒家曰「人人皆可以為堯舜」,佛家說「人人皆有佛性,人人皆可成佛」,以身行道,非道弘人。本儒家之精神立身應人;以佛家之精神慈悲濟世;以道家之精神修己養心;以法家之精神治事求精;以墨家之精神淑世化民。聖經說:「夫人富有天下,而喪其靈,何益之有?亦將何以贖其靈乎?」誠哉斯言矣!

        諺云:「知足心常樂;無求品自高,吃得苦中苦;方為人上人」須知,道由心修,命由己造,積善之家必餘慶,積惡之家必有餘殃,乃是至真至正至精至邃之理。如果你今生為善積德如山,必有遺澤蔭及後代子孫,如果你今生不知行善造功,必然災禍連連並至。古云:六道輪迴不盡,皆是名利誤。噓唏!當今之世,人心沉淪,焉知今日富貴,轉世不貧賤乎!又焉知今日為人,轉世不變成畜類乎?


文章標籤

magazineCharit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• Sep 13 Mon 2021 11:49

 *張振成

       牆,是分隔、是分界、是保衛、是屏障,是確確實實擋在那兒的。
萬里長城是屏障,屏除了北族侵略,保障了南方安寧。柏林圍牆是分隔牆,對西德,阻隔共產侵略;對東德,防堵民主迷湯。西廂記中崔府的牆,是禮教與情戚分界,張生跨越粉牆,就擋不住澎湃私情。

       牆裡人總認為,牆是保護,堅實的牆可攔住風吹雨打,可擋住繁雜喧囂,可濾出安寧舒適;牆外的人,則把牆看是阻隔,是另一種路障。

文章標籤

magazineCharit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父親作孽,生子如猴 *聖因

       筆者八歲時,在外婆家裡,有一天,三舅媽從附近的田園裡回來,大聲的對二舅媽說:「那個淹不死的猴三,又將柳溝邊那塊地的包穀〈玉蜀黍〉,搬丟得滿地都是,包穀還沒有成熟,就被他糟蹋,真是可惡...沒有辦法。」
​       當時我雖年幼,但聽到猴三搬包穀的事,覺得十分好奇,看到舅媽在生氣,不敢去問她。第二天大表姊邀我和她一同去那塊地裡拾包穀,我問她到底是怎麼回事,她才告訴我。

​       從她們家再去過數里,有一陳姓人家,聽說祖上很旺,但不積德,到了這一代,天災人禍,家破人亡,只剩下一對老實的夫妻,務農為業,大約三四十歲了。有一年,在山坡地懇荒,放火燒草,燒到猴洞,活活燒死了一隻大雄猴。事後農夫還很得意的逢人便說,他們燒死了一隻大猴子。

文章標籤

magazineCharit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下山取水

       很久以前,阿福和阿國分別住在兩座山上,山谷有一條河流,每天早晨,他們都得花許多時間下山取水,在辛苦的提上山去。如此日復一日,轉眼間便過了五年。

      這天一早,阿福一如往常的來到河邊,卻沒有看到阿國,「可能睡過頭了吧。」他自忖著,便不以為意的返回家中。到了第二天,阿國依舊沒有下山,「有事耽擱了嗎?」阿福有些不解,但仍未多加思考,就這樣第三天、第四天::直到一星期後,阿國始終沒有出現。

文章標籤

magazineCharit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