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一章
       章節目錄       下一章


第十九回 松柏聖境清凉景,綠野平疇光顯映

地母至尊 降

詩曰:

      巍巍青松化長青,
      靈性昇華智慧晶;
      德心日生道精進,
      
撥雲見日得光明。

地母娘娘曰:

      隨著文明社會之演進,世間眾生智慧與知識宏開,又眾生純真,腦海受外界形色之影響,致使清純本性受諸塵所染,故而,當下眾生欲尋回如往昔之真性,有如大海撈針一般。

      今幸上天大開普度之門,敕令吾領航導引眾生開啟智慧之門,提昇靈性來尋回心中至寶。

      俗云:「玉不琢不成器」,眾生若凡 事看開看淡,遇諸事來臨能摒棄「論斤兩」之心,那麼就能運用自如,將上天所賜之「腦海」拿來運用自如,眾生若不知運用大腦,日久腦會生鏽,最後將會「腦死」,吾不忍視眾生之心宰受塵染,仍一本慈仁的導引眾生,對未來抱著無窮的希望,因眾生若能由悟中蛻變「心性」,則他日返航,吾必來接引,此意甚明,希眾生體之、行之。

      好,劉生準備坐上蓮台遊歷仙境去。

劉生曰:

      當今世道新潮,人們生活開放,社交無阻,尤其是對心性上的把持較為困難,好比大多數的人,因犯下過錯又不知反省自心,最後只好心猿意馬選擇了隨波逐流的路,故而,弟子懇求娘娘能多加教導修心之法,導引眾生能拋棄—視金錢為萬靈丹之觀念,早日尋回本性,弟子總認為必須能由「空心悟道」做起,方能捨棄心中包袱,並「卸心」「放心」的向真道而行。

地母娘娘曰:

      心是根,法是器,兩種猶如鏡上痕,痕垢盡除光始現,心法雙忘性即真,眾生若能確實做到時時將心中那顆「原來的心」保持,那麼松柏聖境之光,就能顯映「原形」,原形現出即能返本還原,能返本還原,自然能放下心(卸心),常住清凉聖境也!吾最怕眾生無法由「悟」中體會自性之妙處,強求靠山,眾生當知靠山山會倒,靠船船會翻,靠父母兄弟子女,更不可恃,尤其眾生若一味誤認金銀萬能,那麼他日歸空,陽錢陰間亦不適用,唯有真靈才是返回的途徑之一也。(沿途談道間,師徒倆人已來到松柏聖境之前,青松、杉、檜聳立,一株株的青松化光於整個仙 境週圍,其景奇特。)

      眾生若能潛心向道,他日到此無憂無慮的修煉,亦是一大快樂也。

劉生曰:

      蓮台停在松柏山林間,咻!咻!咻!的輕風摇曳,青松忙著點頭,好像是在歡迎娘娘與我的到臨,走過了曲曲彎彎的山澗綠野,我觀到了白茫茫的一片白霧籠罩著輕煙,並洗滌了整個松柏聖地,亦洗了我這顆受塵染的凡心。

      此時我全身舒暢,清涼有勁,一大片的紅花綠葉正在載歌載舞,我聽到了山間傳來潺潺的流水聲和靈鳥的竊竊私語,原來聖境是如此的幽深高邈,我深深的吸了大宇宙所賜予的靈氣,又陶醉在松柏清涼聖境的懷抱裡。

      娘娘呀!如此幽靜宜 人的聖地,弟子無心返塵,想退隱山林,常住青山綠野間,好嗎?

地母娘娘曰:

      松柏聖境是導引眾生成道的法鏡之一,眾生只要能勤培善根,心中無一念,能捨貪、嗔、痴,他日松柏仙境即是眾生修煉所之一,劉生何須急於一時而流連忘返,劉生當知天書未完成責任未卸下,心無法自由自在的常留仙境,還是返塵吧!

      劉生所負重任未完,又人生道途未走盡,豈能就此滿足自心而裹足不前。

劉生曰:

      弟子常在思索著:輾轉人間行,畢竟一場空,牽牽累累求貪、瞋、痴只會換來一生苦,此刻弟子若能看得空,悟得透,留在松柏聖境亦換來「大自在」。

地母娘娘曰:

      松柏青松化長青,好比行善道場一般,是講究「智慧」提昇之聖地,是行無緣慈、同體悲之普化道場,劉生豈能自己返航而不與眾生同登極樂呢?放大心胸開拓未來,將行善慈舟駛到彼岸,讓眾生皆能成佛證果,才是大智者上乘的表現呀!

劉生曰:

      娘娘履次導引「智慧,莫不懷著一顆慈爱的母心,弟子會牢記娘娘的教化。

      咦!娘娘,前方有數位仙長與仙姑們騰雲駕霧的在招手,祂們為何會化身至松柏聖境呢?

      弟子常到深山遠處眺望,總是空山不見人,今日得緣來到聖境,觀到仙佛騰雲駕霧的在修煉,又能透視整個大地與山河,實是前世修來之福,弟子日後定會更加精進向道,來報答娘娘恩惠。

地母娘娘曰:

      真心實踐才是成就無上之法,劉生心意,娘娘知悉,雖然劉生心中常有無力感,然,只要能知精進,道心日深,娘娘定會時時給予加持。

      今日著書時間已到,劉生坐上蓮台回塵去。

劉生曰:

      感謝娘娘,弟子已坐上蓮台。恭請娘娘引回。

地母娘娘曰:

      行善堂已到。劉生下蓮台,魂魄投體。好。吾回天。
 

上一章       章節目錄       下一章
arrow
arrow

    magazineCharit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