談幸福與快樂*林美田

       追求「幸福」,可說是自古以來的共同心理共同目標,然而如何謂之幸福,則並無一定的標準。例如:小學生也許覺得「不必上學、寫作業、整天看電視遊玩吃東西」最快樂最幸福,患長期病躺臥床上者則覺得「錢財事業皆不重要,健康平安最幸福」,無父母的孤兒則覺得「父母健在最幸福」,非洲飢民則覺得「飽腹時最幸福」。因之,如何達到幸福,乃隨著各人之年歲、心理、要求,而在不同之時間、地點、環境而有所不同,所謂「酒後千杯不如無,渴時一滴如甘露」,故在人世間幸福並無絕對標準可言,也因其無絕對標準,否則,若謂銀行存款幾千萬以上,美衣華廈有多少才算幸福,那麼就有許多人未達標準就無幸福可言了?

       眾所週知,電腦有軟體、硬體之分,而人類的生活有物質與精神之別,精神生活即是生命的程式,等於電腦的軟體。人生存於世間猶如一部電腦,若所輸入之程式錯誤,所輸出的答案也一定錯誤,甚至無答案;人生在世,最重要的即對人生之觀念看法,也是最主要之生命程式,如觀念看法之程式偏差錯誤,則生命一片錯誤與茫然。例如擁有一輛高級汽車,若不會駕駛則如同廢鐵一堆,或駕駛技術太差則行車不穩危機重重,若駕駛技術嫻熟又善於保養縱然是中古車,在其手中仍覺安穩;人生亦同,非有財產千萬即快樂幸福,最重要的是如何操縱人生,換言之,您內心的要求與外在世界符合時,即為幸福。如近視者之眼睛與眼鏡度數相符時則視覺清晰,走路駕車均覺安穩,否則,雖是金絲鏡框價值數萬,亦屬枉然。
        
       有人自覺其貌不揚條件較差而無法自我肯定,心性不能獨立而終日悶悶不樂,自卑自嘆自怨,然而,縱然世上有和我同姓同名又同日出生者,其出生背景、生活環境、個性志趣、專長特徵等等…與我未必完全相符。所以,世上每一個人都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,無一人可取而代之,現世界上約有五十億人口,每一個人都是五十億分之一,你自己即是你自己之註冊商標,自當以此為樂,內心應肯定自己心性才能獨立才能得到幸福快樂。如果否定自己又無法獨立者,永遠生活在痛苦中 。面對知識爆炸時代,若不時時刻刻充實自己,必跟不上時代,常聽﹁老頭腦﹂這句話,其實頭腦依舊並非老,只是對現代社會之激變,現代知識不了解;故欲得幸福快樂,頭腦必需隨時進步,勿讓生命空虛,虛擲光陰,人之重要在於內在與實質,如惑於外表名銜之假相者,將永遠痛苦。

arrow
arrow

    magazineCharit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