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中的佛光      筆者:蕭先生

      有一個老和尚在垂暮之年,他想把自己的衣缽傳給一個弟子。可他的眾多弟子中有三人悟禪極深,老和尚一時難以擇誰為傳人。

      一個暮色蒼茫的傍晚,老和尚猜到自己的壽命將止,該到他決定繼承人的時候了。他叫來三個弟子,吩咐他們出去各買一樣東西,看誰買的東西既便宜又能塞滿禪房。

      老和尚給了弟子們各人一枚銅錢後,有兩個弟子出去了,可是另外一個弟子卻端坐在老和尚身邊打禪,沒有行動。不久,有一個弟子回來了。他告訴老和尚,他已買了幾車的乾草,足可以添滿禪房了。

文章標籤

magazineCharit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珍惜生命擁抱人生     筆者:張先生

    作家杏林子曾經說過:「一粒貌不驚人的種子,往往隱藏著一個花季的燦爛;一條醜陋的毛毛蟲,可能蛻變為一隻五色斑斕的彩蝶。」生命是如此的短暫,如何「以有限的生命,活出無限的價值」,讓自己過得充實,活得有價值,是每個人一生重要的課題;因為人生道路不是永遠平順的,我們必須要靠自己不斷地努力與突破,才能走出人生的光景,生命是要經過愈多的蛻變、陶鑄及淬煉,才能顯示出它的珍貴與價值。如同「Love  Life癌症病童奮鬥紀錄」節目中,三位十多歲漂亮女孩面對病魔折磨,即使病痛將他們的身軀一塊塊剝去,始終堅強不放棄,就算病童卻仍然在有限生命裡,敞開愛的雙臂,分享自己的生命故事,幫助其他病童走出恐懼哀傷的勇敢情操。 

    珍惜生命,才能擁抱人生,片中主角之一奕華,曾榮獲亞洲溜冰花式冠軍,因癌細胞無情侵蝕,最後面對手術切除腿部遭遇時,語重心長說:「如果生命可以交換,你願意跟我交換嗎?請你幫我們好好活著,好嗎?」人生不如意事,十之八九,當困境來時,有人選擇勇敢面對,為自己找尋一個出口,但也有人以逃避心態面對,甚至用自傷的方式來傷害自己,相較於片中三位癌末病童抗癌奮戰與勇敢面對死亡的心路歷程,令人不勝唏噓。

    現代人由於對生命的意義缺乏深刻體認,導致在面臨波折、缺陷及苦難時,不知如何自處,因此也就很容易引發輕生的念頭。如近來發生的多起家庭悲劇,即因經濟因素、個人感情或家庭問題,而一時看不開、想不透,最後選擇走上絕路、肇生憾事。但是自殺是對生命的蔑視,是不珍惜生命的結果。佛教說:「人身難得」,能夠得到珍貴人身,是千百年劫來行善積福的果報,有如日間星一般難得,應該好好珍惜。所以,在此要呼籲,不論家庭、學校或社會,應多方配合並從教育入手,形成「人人互助、網網相連」的點線面防護網路,幫助每一個人都能學會尊重與珍惜生命,進而熱愛並發展個人獨特可貴的生命,了解生命的重心並不侷限在自己身上,而是要與他人建立相融感通的關係,方能以成全付出來成就自己的生命價值。

    人生猶如一場戲,每個人都是這齣戲中的主角,演出沒有腳本,沒有NG鏡頭,更不能重新來過。人生旅途中難免因工作壓力與適應方式而有情緒起伏,對個人身心、工作表現及人際關係造成莫大影響,遇到困境時,唯有以堅強的信念,方能找到正確的路,扮演好劇中角色。期盼眾生能從生命鬥士身上感悟生命可貴,對於擁有的一切要格外感激,對造化的折磨也能永不屈服,讓每一個人都以做個不向命運低頭的生命鬥士來相互期勉,無論面臨任何情境與壓力,都能選擇珍惜生命奉獻自己,關心他人、幫助他人,創造生命的價值。

文章標籤

magazineCharit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 一量     筆者:張先生

     人生的成敗,常常因為一個人、一件事,甚至一句話而有決定性的影響,尤其對人有用的一句話,勝過千言萬語,古今中外有很多人因為別人的一句話而深受感動,甚至豁然開朗:由於「一句話」而改變一生的事例,更是多不勝數。

    美國著名的教育家和演講口才藝術家---卡內基,小時候是一個非常調皮的小男孩,他九歲的時候,父親將繼母娶進門,他父親向新婚妻子介紹卡內基時,如是說:「希望你注意這個全郡最壞的男孩,他實在令我頭痛,說不定明天早晨他還會拿石頭砸你,或做出什麼壞事呢!」

    出乎卡內基預料的是,繼母微笑地走到他面前,托著他的頭,注視著他,接著告訴丈夫:「你錯了,他不是全郡最壞的男孩,而是最聰明,只是還沒找到發洩熱忱地方的男孩。」此話一出,卡內基的眼淚不聽使喚地滾滾而下。

    就因為這一句話,建立了卡內基和繼母之間深厚的感情;也因為這一句話,成就了他立志向上的動力;更因為這一句話,讓他日後幫助千千萬萬的人一同步上了成功之路。「一句話」很容易說,但重要的是要能讓對方受用。

文章標籤

magazineCharit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
讀蘇東坡看人生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筆者:吳小姐

 

文章標籤

magazineCharit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 

換個角度看事情      筆者:蕭先生

昔時有一窮書生,因欲進京赴考,希望能金榜題名,求得一官半職,榮顯家門。一日因讀書已久,精神疲憊,故不知不覺沉睡,進入夢鄉。在夢中看見高高的城牆上種了一棵白菜,又看到自己躺在大石上。書生睡醒之後自己反覆思索此夢境是好夢或惡兆,百思不得解之下,前往岳母家,欲請岳母為其開釋夢兆。但不巧岳母外出,於是書生便將夢境說給小姨子聽,請她說出吉凶。

 

文章標籤

magazineCharit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樂觀是長壽之道

    常有些上了年紀的人,每當遇到煩惱、挫折或打擊時,總是鬱鬱寡歡,愁眉苦臉,甚至大發雷霆,好像全天下都對不起他。然而樂天知命的人,就有大大的不同。現在就讓我以講故事的方式來述說吧!

    第一件事,一個老友的老伴因為想心事,精神不集中,把米飯燜糊了、魚燒焦了、湯做鹹了。老友默默地坐著吃,看得出來他是強忍著往下咽,毫無半句怨言。老伴覺得很慚愧,欲言又止,不好意思地收拾著碗筷,進入廚房去了。老友突然把老伴一抱,親吻了一下。老伴很納悶:「這是怎麼一回事?」老友回答說:「這頓飯做得好像你做新娘那天做的一模一樣,所以我要把你當新娘看待。」

    第二件事,一位老人換了骨癌,必須切去一支胳膊。截肢前一天,幾個老友去看他,滿以為他會唉聲歎氣,誰知他帶著微笑對大家說:「別看我今天還是一個零件齊全的人,明天我就是個斷臂維納斯了,能與美神相提並論的人並不多,可見我也是稀奇動物了。」

文章標籤

magazineCharit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心念的重要性   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筆者:沈先生

過去美國汽車大王曾說過一句話:「有人相信自己會成功,有人相信自己會失敗,這兩種人都沒錯。」各人之心念有相當力量,日本江本勝博士亦曾在聯合國與歐美國家發表他的水結晶實驗,連水也知道人之心念,而有美醜之結晶。他也曾帶一群人於世界各地,證明禱告及文字,或音樂都會對水結晶影響,並拍成照片。其中有水聽淨空法師念佛號很美之結晶,也有讓水看四句話——對不起、請原諒我、我愛你、謝謝你之美好結晶。說明宇宙一切皆為「能量」構成,萬物都互相影響,比如說一個直覺敏銳者若面對一位外表和善,但內在有心機計謀者,通常會感應到對方面具下的一顆心虛假及真誠度。

淨空法師經常提示一切萬法「唯心所現,唯識所變」,認為佛法和量子力學相通,人心念變化可改變物質狀態〈地球上人之倫理道德、心念善惡,也和天災地變息息相關〉。人的殺業重了,亦會招感刀兵劫,許多時候是人自作自受,在人世間善惡均有報應,因為「能量不滅」,愛因斯坦著名公式E〈能量〉 M〈質量〉,也說明能量和物質可互相轉換。

坊間之暢銷書《秘密》《零極限》《心想事成》,也是在討論心念之力道,可使夢想成真。據說在宇宙中「愛與感恩」是很大之力量,人若要達到心中目標,除了儘量要行善布施,並且可想像自己已經完成心願之樣子;人若要健康,則應每天運動注意飲食,並配合心像,以正向思考想像自己健康,每天也可開口告訴自己:「我很幸運、很幸福、很感激」等正面言語,因語言及心念皆為一種震動頻率,所謂「福地福人居」「物以類聚」「人以群分」,皆在說明有能量相近者,才會相互吸引在一起,而「相由心生」,心念善惡也會影響外貌,一個每天行善者,不知不覺亦會有美容效果。

在蘇俄或歐洲先進國家,很早也在研究念力之學問〈例如有些人可以心念讓時針指針停下,或讓金屬彎曲,以及遠距離用心念相互傳訊息等〉,當然台灣目前除了淨空法師主導華嚴實驗室,另有前台大李校長研究之手指識字超能力等,也間接說明佛法中之六神通〈他心通,神足通……〉是真實不虛。也是各人修行到某一程度的自然現象。

文章標籤

magazineCharit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一個善念世界改變了

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一天,歐洲盟軍最高統帥艾森豪威爾在法國的某地乘車返回總部,參加緊急軍事會議。

那一天大雪紛飛,天氣寒冷,汽車一路疾馳。在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途中,艾森豪威爾忽然看到一對法國老夫婦坐在路邊,凍得瑟瑟發抖。他立即命令停車,讓身旁的翻譯官下車詢問。

一位參謀急忙提醒說:我們必須按時趕到總部開會,這種事情還是交給當地的警方處理吧。其實連參謀自己也知道,這不過是一個托辭。但是,艾森豪威爾堅持要下車去問,他說:如果等到警方趕來,這對老夫婦可能早就凍死了!

文章標籤

magazineCharit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文殊菩薩故事           筆者:陳先生     

在大乘佛教裡,文殊菩薩、普賢菩薩與釋迦牟尼佛,共稱為「華嚴三聖」。另外,文殊菩薩的「大智」、觀音菩薩的「大悲」、地藏菩薩的「大願」

及普賢菩薩的「大行」,並稱為四大菩薩。

      茲就文殊菩薩故事,摘略如次:

文章標籤

magazineCharit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文昌帝君   降

詩曰:文以載道勸人修,昌盛儒門渡法舟; 帝藉沙盤啟智竅,君上瑤池願可酬。

聖示:吾乃文昌帝君也,天聾地啞二童隨侍身旁,降聖堂揮毫,諸生辛苦了,備淨壼,吾加持智慧水賜飲之。

五行在儒釋道殊途同歸,同做為修行道德之規範,儒家以五行與五常配合「仁義禮智信」。

文章標籤

magazineCharit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